查看原文
其他

议程丨近代汉字研究第四届学术年会10.22 附:参会方式

认真听讲座的小语 语言学 2022-12-22

点击蓝字关注学术动态18


近代汉字研究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议程


主辦單位

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

漢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近代漢字研究會 


會議時間


2022年10月22日-23日




會議議程



開幕式及大會報告

(22日8:30-11:40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騰訊會議號:532 801 78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技術支持:章彩霞


· (一)領導致辭(8:30-9:30)





主持人:化振紅教授(南京師範大學)

1.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余瓊書記致歡迎辭

2.近代漢字研究會會長張涌泉教授致開幕辭

3.線上合影


· (二)大會主題報告(一)(9:40-11:40)





(每位發言20分鐘,提問討論共10分鐘)

主持人:崔山佳教授(浙江財經大學)、梁春勝 教授(河北大學)

1.張涌泉教授(浙江大學):學術詞典范式創新的探索——《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》編後

2.董志翹教授(北京語言大學):也說“漢字”一詞的始見及流行年代

3.鄧福禄教授(武漢大學):《集韻》俗字考源

4.真大成教授(浙江大學):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“同”述考



分組報告(第1階段)

(22日13:40-17:40)

說明:共分4組,每人報告論文15分鐘,提問討論總共15分鐘



· 第一組(A)(13:40-15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570 918 982

技術支持:章彩霞

主持人:儲小旵(浙江農林大學)、董憲臣(西南大學)

1.陳姍姍:“謰謱”“譇拏”同源詞系聯及相關問題商榷

2.劉偉浠:釋《字彙補》之“𢎪”字——兼談傳抄古文“引”“弘”的訛混現象

3.孫穎:“送子觀音”起源問題補說

4.譚翠:宮內廳藏“福州藏”隨函音義所見俗字舉隅

5.游逸恬:竹友齋本《鬧天宮》俗字舉隅——基於《說文解字》的視角

6.張磊:中日古寫本《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》比較研究



· 第二組(A)(13:40-15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207 679 354

技術支持:王亞芳

主持人:李玉平(天津師範大學)、賈智(中山大學)

1.崔山佳:趨向動詞“攏”及“攏來”“攏去”考察

2.劉昕曜:唐代篆文整理與研究三題

3.田雨: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相關詞語注釋優化建議

4.于軍:“動員”一詞的詞源及其演變歷程

5.張福國:淺議《大智度論》之“總”

6.趙家棟:近代漢字的構形(初稿)



· 第三組(A)(13:40-15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198 666 329

技術支持:王高越

主持人:俞紹宏(鄭州大學)、唐智燕(湘潭大學)

1.高魏:方塊壯字中疑難俗字的發現與考釋

2.郭敬燕:漢字構形學視角下的同形字判定和分類研究——兼評李軍《漢語同形字研究》

3.劉宇舒、趙家棟:刻本小說釋讀之津梁,明清俗字研究之淵藪——《明清小說俗字典》評介

4.王 靜:新出唐代墓誌俗字例釋

5.張黎:19世紀朝鮮半島漢語會話書的俗字變異研究

6.周阿根、陳賽琳:遼代耶律弘仁墓誌文字校釋



· 第一組(B)(15:40-17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185 661 916

技術支持:章彩霞

主持人:張青松(貴州師範大學)、譚翠(中華女子學院)

1.儲小旵、張麗:《徽州文書》(第七輯)標題文字考校三十題

2.董憲臣:《南北朝墓誌集成》釋文校理

3.關雲翔:清代戲曲文獻字詞舉隅

4.劉曄:明清民間寶卷俗字例釋——以舊抄本《佛說八牛寶贊》爲例

5.王路寧:《越絕書》疑難字考釋二則

6.周祥:中古石刻俗字訓釋舉隅



· 第二組(B)(15:40-17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415 972 125

技術支持:王亞芳

主持人:張磊(浙江師範大學)、張福國(湖南第一師範學院)

1.賀垣智:近代版刻字書楷體疑難字考釋十二例

2.賈智:日藏早期佛典音義校勘舉隅

3.李玉平: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衣物疏釋文疑難字新考二則

4.樓啟明:朝鮮語特有漢字的結構再分析及其漢語讀音審訂

5.王順宇:“饢”“胡餅”之歷史演變

6.趙英達:敦煌韻書校讀舉隅



· 第三組(B)(15:40-17:30)





騰訊會議號:421 570 958

技術支持:王高越

主持人:周阿根(南京林業大學)、郭敬燕(南京審計大學)

1.賈雨晴:《番漢合時掌中珠》漢文俗字研究

2.呂炫:宋本《玉篇》注音釋義考證九則

3.馬佳帥:“砢磣”再考——兼論“參”聲字的同源關係

4.唐智燕:清水江文書疑難字詞例釋

5.王亞彬:論明代“海篇”類字書對《字彙補》的消極影響

6.張永惠:唐代墓誌俗字考釋



分組報告(第2階段)

(23日8:30-11:30)

說明:共分4組,每人報告論文15分鐘,提問討論總共15分鐘



· 第一組(C)(8:30-10:00)





騰訊會議號:718 304 136

技術支持:徐榕

主持人:龔澤軍(重慶大學)、馮先思(北京師範大學)

1.焦玉奩:朝鮮刻本《禪門拈頌集》疑難字續考

2.景盛軒:伯2092號《大般涅槃經疏釋》草字考釋

3.馬乾、周豔紅:中醫古籍蟲部俗字輯考八則

4.韋思:“龍門造像記”魏碑楷書審美特徵探賾

5.趙曜曜:關於“环珓”非“環珓”問題的考察



· 第二組(C)(8:30-10:00)





騰訊會議號:551 670 094

技術支持:馬佳帥

主持人:熊加全(湖南科技學院)、張道升(合肥師範學院)

1.金雨琦、寧靜:《食療本草》字詞考疑

2.梅 強:“不事扣弦”考

3.劉海蘭:《經典釋文》又音與同形字考辨

4.溫羅發:“〇”字是什麼筆劃?

5.蘇芃、霍寧宇:原本《玉篇》“今爲”“今並爲”某字輯考


· 第三組(C)(8:30-10:00)





訊會議號:102 565 720

技術支持:符海燕

主持人:柳建鈺(渤海大學)、陳正正(河南大學)

1.李昕皓:日藏漢文古字書圖書寮本《類聚名義抄》傳抄音義異文及價值

2.聶道愛:《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》異文考辨

3.屈玉輝:佛經音義同形字例釋

4.周太空:徽州雜字俗寫形音義考

5.張豔豪、陶曲勇:《廣韻》“㸚”字音義校釋



· 第一組(D)(10:10-11:40)





騰訊會議號:219 187 553

技術支持:徐榕

主持人:景盛軒(浙江師範大學)、趙曜曜(淮陰師範學院)

1.馮先思:裴韻字樣校理

2.龔澤軍、楊梅:基於《躋春台》看形近誤書與明清刻本小說的整理

3.李 鑫:《金光明最勝王經》詞語考釋

4.漆健樺:“鋊”“勩”字詞關係補說

5.吳謝海:從漢文佛典文字看構件“水(氵、氺)”的變異


· 第二組(D)(10:10-11:40)





騰訊會議號:518 975 864

技術支持:馬佳帥

主持人:蘇芃(南京師範大學)、劉海蘭(湖南師範大學)

1.劉傳鴻、姚潔如:常用詞{棵}歷時用字演變研究

2.吳小萱:近代通俗文獻中{髻}的用字考察

3.吳禕琳:脫穎而出的時間詞——頃

4.熊加全、蔣冀騁:明清大型字書釋義失誤例釋

5.張道升:《漢語大字典》未編碼字音義校補十則


· 第三組(D)(10:10-11:40)





騰訊會議號:907 235 087

技術支持:符海燕

主持人:陶曲勇(中國人民大學)、屈玉輝(湖南師範大學)

1.陳正正:中古佛經俗訛字劄考

2.劉宏平:《漢語大字典》(第二版)異體字認同失誤辯證

3.柳建鈺:《元詩選》《全元詩》未編碼疑難字考辨五則

4.商豔濤:楷書異體字形古今源流疏證——以“走”字異體字形爲例

5.楊清臣:《漢語大字典》引《海篇直音》疑難字考釋

6.張青松、俞紹宏:聯綿詞與疑難字考釋二題



大會主題報告及閉幕式


              騰訊會議號:742 383 078

              技術支持:章彩霞


· (一)大會主題報告(二)(13:40-15:40)





(每位發言20分鐘,提問討論共10分鐘)

主持人:真大成教授(浙江大學)、劉傳鴻 教授(浙江財經大學)

1.梁曉虹教授(日本南山大學):論“無窮會本系”《大般若經音義》疑難異體字的研究價值——以無窮會本爲中心

2.鄭賢章教授(湖南師範大學):漢文佛典疑難字詞劄考

3.何華珍教授(鄭州大學/浙江財經大學):再論國際俗字與國別俗字

4.梁春勝教授(河北大學):古籍整理亦當尊重和吸收前人成果——以兩種《文馆詞林》整理本爲例

· (二)閉幕式(15:50-17:40)





主持人:趙家棟教授(南京師範大學)

1.小組代表發言(每組8分鐘)

2.近代漢字研究會執行會長楊寶忠教授作會議總結發言

3.近代漢字研究會秘書長梁春勝教授就學會相關事宜講話

4.下届會議承辦方代表浙江師範大學張磊教授發言

5.主持人宣佈會議閉幕


(感謝趙家棟教授惠賜資訊)

温馨提示:

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;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,我们崇尚分享。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(来源:语言学)


转载仅供思考,不代表【语言学】立场


相关阅读:

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杰出校友论坛·语言学专场暨“简读西北”工作坊活动

10月17-26日朱庆之、杨琳等讲座30场!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--纪念我的老师彭铎先生、《金瓶梅》版本漫谈

今天是你的生日,我的小语!——“语言学”公众号一周岁,编辑部感言精选!


欢迎转载本公号文章,

转载请注明来源“语言学”。


END

编辑:高照

审核:常睿琦

审阅:洪帅

来源:公众号“汉字学微刊”



扫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